大唐天下无弹窗 最新章节 第五十四章 信誓旦旦
---------..( 牢记 ) ( 牢记 ) 第五十四章信誓旦旦
杨氏之祸是大唐历史的奇耻大辱注定要写进历史为后人诟病。而作为这一祸端的始作俑者李隆基必然会成为后人嘲笑的对象。
人总是有追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普通百姓追求的就是安居乐业皇帝追求的就是功业与美名。以前的李隆基举贤任能勤于政事励jīng图治把唐朝打造成梦幻般的王朝“开元盛世”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座丰碑他必然会享有美名。
然而杨氏之祸却是他人生的污点是他的耻辱会让他的美名受到玷污这不是皇帝所能接受的更不是一个曾经创造了辉煌功业的有为之君所能接受的。
是以一想起这事李隆基心里极为难受认为那是奇耻大辱。正是因为如此李隆基这才一气之下差点疯了还有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好几天。
眼下他清醒过来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洗刷这段耻辱恢复自己的美名。
杨氏为祸之烈千古罕见要恢复美名谈何容易。听了李隆基的问话群臣个个闭嘴谁也不敢说话生怕说错了话惹得李隆基不高兴惹祸身。
群臣束手无策李隆基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李昌国身谁叫李昌国的主意多多次为他释疑解惑就是平定吐蕃这么困难的事情他也做到了。
李昌国眉头紧拧着正在沉思。
“李昌国你说呢?”李隆基点名了。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必介怀。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李昌国不得不打断思绪回应李隆基的问话:“杨氏jiān佞之人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做出如此之多伤天害理之人本陛下之过是他们自己造孽。”
这是为李隆基开解为的是照顾他的面子。
给人面子未必是拍马屁只是为了后面的话具有更大的效用。
果然李隆基的紧拧的眉头有所松动道:“李昌国。你是在为朕开解。可是你知道吗?这事对于朕来说。是奇耻大辱。朕自登基以来举贤任能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韩休、王毛仲、杨思勖……这些贤臣良将为朕重用就从未有过失误。唯有这杨氏满门朕走眼了是朕瞎了眼把恶人当好人。把jiān贼当忠臣你说你说朕能不丢脸么?朕这脸丢大了。”
李隆基越说越激动声调越来越高指点着李昌国几乎在咆哮口水乱溅。
“开元盛世”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座丰碑超过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就在于李隆基举贤任能。启用了一大批人才。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韩休、王毛仲、杨思勖这些人物个个大名鼎鼎为唐朝立下大功。
姚崇、宋璟二人被称为唐朝贤相与房玄龄、杜如晦齐名。杨思勖本是太监却jīng通兵法是一员良将为李隆基重用他平定了梅玄成之乱。为唐朝立下赫赫武功。
正是因为有如此之多的人才才有著名的“开元盛世”唐朝才达到巅峰。成为梦纪王朝。李隆基发挥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若是没有安史之乱。李隆基必然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代圣君。
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皇帝却是出了杨氏之祸李隆基哪里能忍受?一提起这事李隆基就激动起来。要是没有杨氏之祸他到眼下的名声都是美名一片赞扬谁能不激动?
这是真的想弥补要不然的话李隆基断不会如此激动李昌国看在眼里大是欣慰不慌不忙道:“陛下若要弥补臣倒是有一策。”
“哦。何策?快说。”李隆基很是急切不断催促。
群臣也是振奋打量着李昌国个个一脸的期盼。
“据臣所知若非陛下大唐已非大唐已为韦后所窃;若非陛下太平公主不会伏诛;若非陛下则无开元盛世;若无陛下大唐不会如眼下这般强盛;若非陛下大唐四境不会安宁后突厥、契丹、高丽、吐谷浑残部不会灭亡;若非陛下……”李昌国一口气说了很多李隆基的功业。
李隆基当政数十年他的功业非常鼎盛为后人赞扬李昌国每说一件他的脸sè就多一分欢喜。
不仅李隆基欢喜就是群臣也是不住点头不住附和李昌国的话更有大臣不时赞颂一句几句。
群臣之所以如此并不是拍李隆基的马屁而是李隆基的功业让人钦佩。
自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唐朝就陷入了动荡之中而且这一动荡就是数十年原因众所周知因为武则天所致。
武划天不仅美艳无双更有过人的政治才华她从李唐手中窃居了帝位建国称帝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代传奇也是中国历史的唯一一个女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然而她称帝的后果极为严重这严重后果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武则天要当皇帝取李唐而代之必然要大杀一通。这一杀不得了不少人杰名臣死在她手这是造成唐高宗年间动荡边境不稳的重要原因。
二是她要取代李唐必然造成动荡不动荡她则无法下手。虽然她有着杰出的政治才华努力稳定唐朝最终却是不能避免这一动荡对唐朝的伤害很大。中宗、睿宗这两个傀儡皇帝的登基与被废就是最好的明证。
三是她树立了女人当皇帝的典型为很多女人追捧、模仿最著名的就是三个女人韦后、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了。这三个女人为了象武则天那样当女皇用尽了手段把唐朝搅得乌烟瘴气。
韦后和安乐公主更是毒杀了唐中宗想尽灭李唐宗室取代李唐当皇帝。就在这危急时刻是李隆基挺身而出发动政变一举灭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把睿宗扶帝位。
正是因为李隆基有此大功他虽非睿宗的长子依然被立为太子他的大哥主动退让不愿为太子因为他很聪明有手段有魄力是一代明君的料子。
李隆基当太子期间太平公主想废掉他独揽大政象她的母亲武则天那样当女皇。却是没有料到李隆基先下手为强把太平公主给杀了。
从此以后李隆基就坐稳了天下他放开手脚大干举贤任能革除积弊励jīng图治唐朝的国力急剧提升。解决了内部问题李隆基再来解决边患唐军大出纵横天下席卷万邦原本不宁的边境重归安宁比之唐太宗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功业任何一件都足以让人自豪李隆基把这么多的功业集于一身无论怎样赞誉都不为过。
“你的意思是……”李隆基打量着李昌国问道。
“陛下杨氏之祸虽烈千古罕见可与陛下曾经面临的困难却是远为不及陛下何必耿耿于怀?”李昌国大声接着道:“陛下能够拨乱反正把大唐治理得花团锦簇为何就不能消除杨氏之祸再造大唐万里江山?”
群臣重重点头大为赞成。
李昌国说得没错杨氏之祸虽是千古少有与李隆基曾经遇临的困难远远没法比可以说不及万分之一。就是那么多困难李隆基都能解决区区杨氏之祸还能解决不了?
“嗯。有道理。”对李昌国的话李隆基大是欢喜重重点头拧着的眉头松开了。
“不过……”李昌国的话锋突然一转。
“嗯。”李隆基刚刚舒开的眉头又拧在一起了紧盯着李昌国。
“……功是功过是过一分错需十分功来弥补。”李昌国打量着李隆基声调转高道:“陛下若是能勤于政事如同开元之初那般大唐必然更加强大。”
开元年间是李隆基人生的巅峰那时节的李隆基勤于政事为治理唐朝而呕心沥血把唐朝打造得花团锦簇。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李隆基开始满足了厌政了不再勤于政事而是耽于享乐这才有杨贵妃得宠之事才有杨氏之祸发生。
让李隆基象开元年间那般勤于政事这是无数人的梦想却是不可得。在李隆基懈怠之初不少大臣进谏要李隆基勤政却是没用。到后来大臣也就接受了李隆基耽于享乐的事实很少有人进谏了。
若是李昌国做成此事那好处不需要说的以李隆基之才只要他再度勤于政事唐朝一定会更加强盛。
这正是群臣心中所想无不是打量着李隆基很是紧张生怕他不答应似的。
唯有李林甫很是害怕因为他之所以有如今的权势就是因为李隆基耽于享乐不问政事他才敢只手遮天。若是李隆基再度勤政他的相权就会被削弱他的地位就会降低。
“吐蕃已破大唐即将进攻天竺还要击破大食大唐的疆域会激增数万里。如此广阔的疆域华夏历史从未有过必然有很多政务若是陛下把如此广阔的疆域治理得花团锦簇陛下必是华夏历史的圣君明主。”李昌国的话充满诱惑:“如此广阔疆域秦皇汉武未能做到唯有陛下有此之幸矣!”
陡然间李隆基的眼睛明亮如同九天之的烈rì双手紧握呼吸急促一脸的振奋!。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 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