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无弹窗 最新章节 第五十九章 杜甫来访
第五十九章杜甫来访“父皇用心良苦呀”李亨反应过来不得不佩服李隆基缜密的心思
李昌国眼下不过二十三岁他还有大好的前途哪怕李昌国活到六十岁也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三十余的时间中李昌国难道就没有为唐朝立国的机会?
不用想也知道一定会有而且是大有功机会象李昌国这样的人为国立功的机会大把大把的有不愁没有机会
然而问题就来了若他再立下大功怎么封赏他?若这次李隆基不压着李昌国的爵位而是封赏二品高爵李昌国再立下功很快就升到一品高爵
一品高爵是唐朝高的封爵到了这里就意味着再也没有封赏的余地了李昌国的功劳再大也不能再封了因为再封的话就是皇帝了这是不可能的
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情形下只能杀掉了
“人一旦到了高位自然就会有人依附即使李昌国无作恶之心依附的人多了自然就会有人为恶一旦有人为恶李昌国的罪行也就有了到那时即使陛下不想杀也不可得了”李泌感慨一句道:“杨氏一案不就如此么?”
杨氏是很恶做了很多坏事可是光有杨氏还做不出这么多的恶事杨氏之祸之所以如此之烈就在于有不少爪牙依附杨氏为虎作伥
若李昌国得到高位即使他不想也必然会有人依附他托庇于他久而久之必然有恶事发生这就成了李昌国的罪状
即使李昌国管束得再严门生故吏遍天下是少不了的如此之多的门生故吏良莠不齐是必然的总会有人做坏事
树大招风就是因为如此到那时唐朝皇帝不想杀李昌国也要杀了
李隆基jīng明过人看到了这种危害他来个奇功薄赏压着李昌国的爵位让他不能在短时间内升去就可以避免这种危害
“是呀陛下的帝王之术炉火纯青古今罕见”李泌感慨无已
“我明白了父皇是用这事告诉我贤臣良将要保护好”李亨也是个jīng明人终于明白李隆基为何要让他好好想想这事
“殿下英明”李泌微微颔首大为赞赏李隆基让李亨好好想想这事着实是这用意
贤臣良将不仅要用好还要保护好这是皇帝必修课
“殿下可知陛下为何要保护李昌国?”李泌话锋一转再度发问
“李昌国善谋能征善战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如此良将自然要保护好”李亨微一沉吟回答
“非矣非矣”李泌摇头道:“殿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陛下之所以保护李昌国是因为第二个问题”
“谁适合统兵击破大食?”李亨眉头一挑沉吟起来
“没错”李泌重重点头道:“保护李昌国是因为要重用李昌国若不重用陛下完全没必保护李昌国只需要封他高爵把李昌国闲置便是”
处置李昌国的办法很多可以给李昌国高爵闲置他不让他再立功也是一种保护自此以后李昌国完全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必再刀头舔血这也算对得起李昌国了
李隆基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压着李昌国的爵位如此保护李昌国就是要重用他
“照你的意思李昌国是最适合统兵击破大食的人了?”李亨沉吟着问道
“不错”李泌再度重重点头
“依我说王忠嗣也挺适合的呀”李亨眉头紧拧着道:“李昌国善谋能征善战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我很欣赏他然而论到打仗王忠嗣也不比他差呀”
王忠嗣号称李隆基朝第一名将其军事才干不需要置疑的他打了一辈子的仗大大小小数十百仗就没有一次败仗由他统兵出战不会有人怀疑
“重要的是王忠嗣与殿下亲近你们一起长大少有情谊王忠嗣口口声声要为殿下保驾护航若再击破大食王忠嗣的功劳就大了有利于为殿下办事”李泌眼国jīng光暴shè盯着李亨问道:“我说得可对?”
“没错王忠嗣与我一长大我们两人自小一起玩一起睡一起吃一起喝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若是让他统兵出战他的战功大能为我办事”李亨对王忠嗣的情谊非同小可谁叫他们两人是从穿开裆裤就认识的呢?
“是以殿下倾向于王忠嗣可对?”李泌再度发问
“李昌国善于用兵我很赏识若我成为大唐的皇帝也不会亏了他可是我与王忠嗣数十年的情谊我还是以为王忠嗣统兵好”李亨在李泌面前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王忠嗣好运道呀竟然能得殿下如此情份”李泌有些眼热却是话锋一转道:“然而殿下如此想如此做的话固然全了情谊却是误了大唐”
“误了大唐?”李亨脸变sè盯着李泌有些不悦道:“李泌此话怎讲?本太子是真心为大唐何来误国之说?”
不再称“我”而称“本太子”李亨心中有些着恼了
“太子李泌有一问”李泌微微一笑道:“太子可知伞与殿的差别何在?”
“这有何难知?伞是用来遮阳挡雨的殿是用来住的”李亨被李泌给弄糊涂了不解的看着李泌
“太子所言差矣”李泌这李亨释疑道:“伞与殿的差别在于伞只有一柱而殿却有很多柱是以伞柱折断伞也就废了而殿柱折一根两根也不会倒塌因为殿有很多根柱一根两根出了问题还有别的殿柱支撑”
说到此处略一停顿接着道:“为帝者就是要打造一座永不倾覆的大殿而不是一把伞王忠嗣固然了得已然立下大功李昌国虽有平定吐蕃之功仍是与他有差距若击破大食这一战由王忠嗣统兵出战的话所有的功劳都为王忠嗣所得那么大唐就不会是稳固的大殿不过是一把伞罢了”
李亨眼里jīng光暴shè似有所悟
“生老病死福兮祸兮人生之常一旦王忠嗣发生意外大唐不是折损一根擎天之柱么?而太子为了全情谊恰恰把大唐打造成了一把伞而不是一座大殿王忠嗣这根伞柱一折整把伞就无用了大唐也就危矣”李泌的声调转高具有振聋发聩之效
李亨额头冒出了冷汗
“大唐之所以兴盛就在于大唐有很多人才太宗皇时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开元之际有很多贤臣良将这是大唐强盛的根源所在还太子谨记”李泌的声调有些尖细了
“谢先生教我”李亨双手抱拳冲李泌深深一揖
按照李亨的想法他想全情谊让王忠嗣统兵出征那样的话对王忠嗣个人是好事对整个唐朝却是没有好处一旦王忠嗣出事整个唐朝都会受到震荡谁敢保证不生病不英年早逝?
没人敢说那个话
若是击破大食一战由李昌国统兵的话就会在王忠嗣以外再打造出一根擎天柱那么唐朝就会有两根擎天柱即使一根出了问题不是还有另一根么?
这才是最好的处置之道
“父皇是在告诉我要我与李昌国多加亲近建立情谊拉近彼此间的情份”李亨是个明白人很快就明白了李隆基的用意
“没错陛下是这意思”李泌重得点头很是欣慰道:“正是因为如此殿下为李昌国之事求见陛下让陛下格外欣慰才与陛下说了那么多话同时陛下也在借这机会传授太子帝王之道”
李隆基的帝王之道让人叹服李亨大是折服道:“我一定要多学学定不让父皇失望走我们去见李昌国”
“这个李昌国大名在外我也想拜访呢好就一道”李泌是个爽快人痛快的答应
李亨一声令下备下一份厚礼与李泌离了太子府直奔李昌国府第
xxxxxxx
李昌国府第外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不少大臣挤少一团求见李昌国
康德带着亲卫拦在门口不准群进去
“我要求见李将军烦通禀这点小意思笑纳”
“我三次求见李将军真心实意要与李将军结交你就给我通禀一声好不好?”
群臣把唐德他们围住说好话的有之送礼的有之威胁的也有不过不管他们怎么说康德他们就是不允许进入
没办法自从李昌国回到府第后就是门庭若市前来结交的大臣多不胜数这个还没走后面的又来了;走一个来一双走两个来两双弄得李昌国无可奈何只得下令谢客不放他们进来
李昌国奇功薄赏赏不及功然而群臣都看出来了李隆基对李昌国的欣赏有增无减李昌国高升只是时间问题谁也不愿走非要见到李昌国
如此一来李昌国的门前就是这般热闹比起菜市口还要热闹
三个书人挤进来为首的一个三十余岁容貌清矍给人一股清之感冲康德见礼道:“烦通禀李将军杜甫求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