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猎无弹窗 正文卷 第321章 答辩(三更)
每年的六月,是生最忙碌的时节,考试,找工作,分炮。杨顺还是在读博士,从理论上来要读三年,但现在两年过去,获得的成绩足以毕业。
所以他在百忙之中,回到母校,约在国家级生物遗传基因实验室,和导师们以及校领导们见面,做博士答辩。
大会议室,七个领导坐在第一排,工作人员在整理后排的摄影,又拿出一块透明板在舞台上做测试,这是一种透明玻璃制作的显示板,只要插上高速硅记忆棒,就能在上面显示图案和字,拿着到处走,并且投射在幕布上。
“各位老师,对不起,我来晚了。”
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推门而入,连忙道歉。
哼!
下面有领导不耐烦,声音不大,但有着不容抗拒的威严,吓得年轻人不知所措,有点愣神。
这个年轻人的导师连忙道:“常威,抓紧时间,开始你的演讲。”
常威迅速从包里拿出记忆棒,插入透明板,调出自己的演讲课题,今天也是他的博士答辩会,非常重要。
“怎么不是杨顺啊?”
“杨顺要1点来。”
“嘿,怎么没人跟我?我以为一大早的答辩会,第一个就是他哦。”
“哈哈,陈校长,你不会是打算现在走吧?”
“又不是杨顺的答辩,我听什么?待会儿再来。”
“别呀老陈,常威是老常家的人,你不看僧面看佛面,还是留下来听一听。”
几个领导在下面低声着话,陈校长很想走,但被人拉住,最终不得不留下来。
常威在台上还是听到了一点,当然有点不高兴。
但他没有傻到针对领导,而是认真道:“我叫常威,我的博士答辩论题目是,。这篇论发表在si期刊杂志上,去年该杂志影响因子为143。我将从以下几个面讲述……”
导师还是很满意的,影响因子1的顶级植物期刊,即使是红农也很少有副教授,教授发表,常威是他的得意门生,博士论能上1,已经非常不错了。
最主要的是,常威是老常家的人,老常是华夏植物的权威专家,叫常守正,专门研究经济农作物,比如玉米,大豆,木瓜,芝麻,油菜等等,许多都和转基因技术有关,名气虽然没有袁窿平大,但在农业科领域,老常至少可以排前五,业内公认的。
台上演讲的常威是老常的远房亲戚,没有在老常那边读博士,而是放在红农读博,主要还是看中了红农的国家级生物遗传实验室,一个是名气,一个是技术,估计老常有集多家之长的想法,常威毕业后还是会回去帮老常做事的。
转基因番茄,也是这几年比较火的技术,常威的这个项目得到了红农还有老常的双重支持,这才大获成功。
导师思绪又飘回来,进入到论答辩中。
点5分,常威还没完,正在和导师问答呢,门被推开一条缝。
他很认真着话,没看见有人推门,但台下人眼尖,杨顺只露了半个头,发现里面正在答辩,赶紧缩回去,可还是被里面领导看见了。
“快进来,快进来!”
陈校长第一个喊出声来,带着其他领导都看过去,差点没把台上的常威给噎死。
自己刚刚到哪里了?他思绪被打乱,一下子忘记了,看着自己的导师发呆。
结果导师也看向门那边,杨顺把门带上,谁知道陈校长站起来,健步如飞,把杨顺给拉了进来,热情的揽着杨顺的肩膀,有有笑。
“什么鬼!我还没答辩完呢!”
常威好生气,正好抬头看到杨顺对他露出抱歉的苦笑,可这根不能让他解气!
等杨顺坐到领导们中间,和四周个人打完招呼,陈校长这才看到台上:“那个,刚刚到哪里了?”
常威还没从愣神中反应过来,还是导师提醒,才道:“我找到的转基因番茄三种美味基因中的第二类,我是在……”
“老齐,你们几个有没有意见?”
“没有。”
“挺好的。”
“都没意见是吧?张主任,不如就这样吧?”
陈校长询问了四周几人的意见,直接和常威的导师打招呼,导师满脸微笑:“就这样。常威,行了,你的答辩通过了。恭喜你!”
啊?
常威一点喜悦之情都没有,特么的最高朝的内容还没呢,再给他五分钟,他就能把转基因番茄的巨大市场经济价值给清楚,透,保证给大家带来惊喜。
这不是在他自己高朝前,被人硬生生地给掐断了吗?
这样莫名其妙通过答辩,让他感觉非常屈辱。
敷衍,太敷衍,我也是牛逼生,发表了牛逼论好吧!
常威还想什么,可下面已经爆发出哄笑声,导师和领导们都在围着杨顺话,那叫一个热情,工作人员也都盯着杨顺看,和他是截然不同的待遇。
杨顺!
常威默默收拾着西,他当然认识杨顺,红枫农业大历史上最杰出的校友,研制了两种抗癌病毒药物,听世界卫生组织还打算对杨顺颁奖。
就算你牛逼,也不能打断我的答辩啊!
常威收拾完,有点不忿地走到台下,临走之前突然起意不走了,坐在角落里,想看看杨顺的答辩。
“来来,刘,把讲台收拾一下。”
“好的!”
工作人员飞快地还原系统,擦掉黑板字,给杨顺腾出位置。
杨顺有点不好意思,站在讲台上:“各位领导也太热情了,我还是按照答辩流程来吧。”
常威导师张主任哈哈笑着:“杨,你就别客气了,我们怎么好意思考核,就当术交流吧。”
“不敢不敢。”
杨顺劝不过这些人,只能爱什么什么:“我还是用五月初在发表的那篇论,当作答辩论吧。这篇论我是通讯作者,也是唯一的第一作者。”
陈校长笑着问道:“我听论都是邀约的?”
“是的,邀约可以严格控制质量,他们去年的影响因子第一次超过,达到1458。不过我听,章审核来严了,非常难发表,邀约也有可能腰斩,打回去重写,以后恐怕更难上。”
杨顺的轻松,下面领导们都轻叹起来,工作人员也是哇哦不断。
而常威已经傻眼了。
他不是医专业的,没有过多了解,但影响因子的期刊,发表就发表,这泥马杨顺是个挂壁吧?
常威心都疼了,他投稿的影响因子1的,论经过导师和常守正的亲自指点,都被对审稿人打回来两次修改,他改论就几个月,累的像条狗。
没听**这么轻松的,啊你这个变呔!
陈校长很是得意,问道:“这都六月份了,上个月的引用数出来没有?”
常威耳朵竖起来,什么叫引用数?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简单点,假设一期发表了1篇论,以它的影响因子来看,其他期刊上发表的论,应该引用了这一期的论1*=次。
问题就来了,影响因子是平均数,有的论稀烂,拖后腿,比如只有1次,那么必然有的论超高,才能拉高平均值。
还有,五月份发表的论,其他研究员要消化,吃透,自己写论,再发表,被其他杂志社审稿,修改,发布,这中间可能要经过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所以影响因子是记录的最近两年的数据。
杨顺就是这样回答的:“这才一个月,看不出来什么吧?要发力,也是在下半年或明年发力。”
陈校长道:“但si收录库里面是可以估算出来的,你问过没有?”
杨顺腼腆笑了笑:“出于虚荣心,我问过。”
“哈哈哈!”
“杨真是实诚。”
“在这种事上,谁不虚荣?”
大家都笑起来,常威心里不屑,真是虚荣,嚣张,他感觉嗓子有点渴,拧开水瓶喝了一口。
陈校长更兴奋了:“看,估算多少?”
杨顺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道:“上个月大约引用数为次吧。”
噗……
常威直接喷出来,呛得自己大声咳嗽着。
领导们也被这个数据给震惊到了,他们不敢相信,一篇论一个月的引用数超过次?也就是球有个顶级研究员,看到杨顺的论后,受到启发,写下自己的顶级论,发表在si各大顶级期刊上?
杨顺摆摆,腼腆笑道:“这个数据我怀疑不准,真的,就当笑话看算了。”
这个还真要看两年后的统计,但凭经验,首订,接下来的两年,增加倍,一点问题都没有,也就是4万次。
这个数据并不高,要知道,医界还健在的,论引用数最高的,是镁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伯特-沃格斯坦教授,他的一片蛋白质科论被引用数量超过3万次。
4万次,连历史tp1都进不去。
但足以吊打会议室的所有人了。
常威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导师刚才坚持“术交流”,而不是“毕业答辩”。
这家伙,绝壁是开了挂的,变呔!
………………
………………
ps:重感冒,不舒服,三更。